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流逝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这几天回头翻翻以前留下来的音响杂志,突然发现其实音响器材在这些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观越来越精致,形状也从方正整齐变得千姿百态,甚至于奇巧怪异;声音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以往熟悉品牌的声音已经不再熟悉;品牌也在蜕变,原本清晰的产地渐渐变得扑朔迷离。
不过,不同时间对于音乐和器材的感觉虽说不同,但总有一点相同,就是希望在音乐里找到一种感动。
我自问不是一个认真的音响发烧友,也不是一个认真的音乐爱好者,总是喜欢把音乐当背景。不过接触音响听音乐也有将近20年了,看过和听过的器材也不知凡几,但真正能让我记住,甚至于能让我感动的器材却是不多。这不是我铁石心肠,而全在于我比较迟钝的感受力。这么多年来虽说写过一点有关音响的文章,但总是战战兢兢,怕因为我的文字而误导了读者,但所幸至今名气不大,看的人应该不多,就算看过了,大概也没有真相信了的。因为慢热,每次试听器材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比不得许多高手的快速,所以需要提供器材的人有足够的耐心,而且每次都要求人家把东西放到我家里来,在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中才敢做出自己的判断。前几年因为自己使用的是dynaudio acoustics的有源音箱,所以很多东西就没办法在我这里进行试听,于是格子渐渐也爬得少了,基本都是限于音源、解码、线材、耳机之类。
今年过年之前突然动了心思,想重新组建一套系统,重新回到“音源+功放+音箱”的老路上来,便又开始了一番寻找。虽然现在可选择的东西很多,但实际上能让自己想听听看的器材还是不太多的,在熟悉的经销商中转了一圈之后,大概心里就有了目标,不过一一搬到家里来太麻烦,所以先在各家店里听过,大概有了方向之后再说。就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听过几台功放和一些音箱,当然是各有长短。于是先后借了几台回到家里进行详细的搭配比较,其中甘苦我想发烧友可以轻易感受吧。
这次文章的主角——来自BT-Audio 的AB是这一轮试听中留在我手上时间最长的。用它也先后搭配过不同的功放和线材,最后确定下来的搭配组合是这样的:马兰士5005CD机+X6功放,加上AB。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系统,但它们的声音却实实在在让我感动了!
在细述声音之前,按照器材文章的惯例,还是要先介绍一下主角的一些情况。
说句心里话,BT-audio是近年来在大陆市场卖得比较好的不多的音响牌子,这里除了经销商的努力之外,机器本身的素质肯定是必须要好的,毕竟发烧友对于新进入市场的牌子一贯都是非常挑剔的。这一点也表现在他家产品的说明书上,几乎每一件产品的说明书都好多页,也是非常严谨的。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些年我看机器也是经过一些改变后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视觉识别系统,这也说明我不仅是听觉动物,同时也是一个视觉动物,现在不都是流行“颜控”吗。我也赶个潮流,哈哈。
AB的箱子请大家直接看图,AB看着非常的大气,设计师把英国HIFI音箱的设计元素巧妙的融合其中,外观造型典雅内敛,做工十分考究,我就喜欢这种优雅大方的箱子。
X6前面板采用高档的黑色钢琴烤漆,非常大方漂亮。前面板2只电镀金属调节器选用优质专用电位器。质感一流!
这次听AB几乎是以往试听器材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个月了。朝夕相处的时间长了,自然对它的了解也就更彻底了。总的来说,AB的声音给我的印象就是自然、透明、大气、动态还原好。即便是音源不好状态下,声音也只是在密度和动态表现上稍稍有些减弱,整体的声音还是自然和透明的。
录音里面的动态还原是否完整是我衡量一个音响系统的重要指标,只有动态还原完整了,对于录音、演奏等等的评价才可能是比较准确的。接触过很多发烧友都把“动态大”理解成“爆棚”,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误会。很多时候,动态并不表现在很大声的时候,而是在很弱的信号出来时可以清晰完整地进行还原,而在强信号出现时又可以从容应对。“动态大”带来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听到非常好的细节表现,录音环境的逼真还原,音乐感情的无障碍流露,录音和混音方式不同的巨大差异。从唱片上可以明显地听到,现在录音器材的确是进步很大,在动态的完整性上绝对不是60、70年代可以比拟的。听“达人艺典”去年年底出版的《中国爱乐100CD》,我们就可以领略到现代录音技术的巨大成就。虽然受限于系统的规模,我并没有能够在家里“重建”音乐厅,但是音乐厅那种气氛却是隐隐地浮现于空气之中,这里面除了录音本身之外,系统的“动态还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该有的细节可以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于是音乐也变得具有活力,乐声中的喜怒哀乐也轻易就可以把我的耳朵吸引。
AB并不是大音箱,声音也并非浑厚,但在x6的推动下却有着一种沉稳大气,即使是在大型交响乐的重播中也没有脚软,而在人声表现上更是可圈可点。经过和X6的搭配后,我觉得这个组合对我的胃口,就是要有一种气势,就算面对超难度的任务也可以尽力表现而不投降。
AB的声底带着阴柔的美感,让人不禁怀疑那是不是英国风格的箱体带来的好处?用AB来听人声很是享受,听芭托莉与特菲尔的Cecilia & Bryn二重唱,费加洛婚礼的二重唱Cinque...Dieci...Venti...Trenta,音乐从轻盈的弦乐开始,AB的弦乐群质地缜密,而莫扎特的弦乐写得轻盈,特菲尔第一句唱的就是Cinque...Dieci...Venti...Trenta,厚实的歌声与弦乐群相互呼应,AB的层次很好,管弦乐团与歌唱者的一呼一应,把费加洛婚礼那喜剧的气氛点缀出愉悦的表情。
初听AB,因为是英国箱会觉得这喇叭的音色略亮,可是越听越耐听,怎么听都不累。许多人判断喇叭,总会说:啊!这喇叭的高音很漂亮。如果用这样的角度来看AB,可能马上就让它出局了。可是,如果只有高音漂亮,那不叫音乐啊?管弦乐团的弦乐不只有小提琴,还有中提琴与大提琴,三者加起来才会有频段均衡的弦乐群。虽然AB的个性显得有些保守,可是这内敛的高频段延伸,却显得自然又舒服,所以我在听芭托莉与特菲尔唱《费加洛婚礼》的时候,听见的不仅是次女高音与男中音,还感受得到歌唱的表情,细微的嗓音与口唇变化,表现在歌声当中,AB都能轻松地表现出来。是啊,这份音乐的轻松感得来不易。
听着AB我不禁想到原厂所说的“音乐生命力”,那是他们挑选丝膜材料制作高音的原因。听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从《你那好冷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接着听《人们叫我咪咪》(Sì, Mi Chiamano Mimì),这两段刚好是第一幕的最高潮。听帕华洛第与芙蕾尼对唱,帕华洛第的歌声浑圆厚实,在AB上面更是明显,这段咏叹调的高潮停在“希望”,那句La Speranza,男高音拉到了最高峰,AB从容不迫地把高音带了上去,依然滑顺圆融。诗人讲了故事,换上演咪咪的芙蕾尼,她说人们都叫我咪咪,可是我的名字是露琪亚,您知道爱情故事就如此开展了。咦?我怎么没说AB唱得怎么样?如果您已经听得入神、听得入戏,AB唱鲁道夫就是鲁道夫,唱咪咪就是咪咪,都已经听见歌曲的生命力了,您还要什么?
用X6来推AB,实在是浪漫加上浪漫,让AB的音色增添暖色调,而且怎么听都舒服,尤其是低频段的质地软嫩Q弹。像是《Tango, Tango》这张Viveza弦乐四重奏的专辑,激烈的探戈舞曲,在AB上面活泼跃动,弦乐带有舒服的张力。再听帕尔曼的《电影琴声》,里面也有电影《女人香》的探戈主题,用AB搭配管机,这探戈唱起来更柔、更美了。
对AB来说,柔美浪漫一点都不缺,听肖邦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巴伦波因演奏,尼尔森指挥柏林国立管弦乐团,慢板的第二乐章一样从弦乐群开始,AB唱得软绵绵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弦乐群,又柔又美,迎接着钢琴独奏。AB表现钢琴不仅有柔美的光泽,还有足够的厚度,您真的不能把AB当作书架喇叭来看待,它确实可以表现出真实钢琴的尺寸与比例,而巴伦波音弹奏那一连串长长的乐句,钢琴颗粒此起彼落,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AB把这些错落有致的钢琴音符颗粒,清晰地铺陈,而背后支撑钢琴的弦乐群,却又是那么旳绵密。
以声音的调性来说,AB很有自己的主张,它不刺激、不猛爆,但多得是柔美浪漫,这般愉悦舒适的自然表现,或许是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念吧!如果您是性能派的取向,可能会觉得AB有一些柔,少了杀气,可是如果您只想舒舒服服地听音乐,听见音乐里面的柔美浪漫,那这可真是一对美不胜收的喇叭。
对于一个并非进口大牌子的音响,有时候会让很多人犹豫,不过,当我和它相处3个月之后,我想我可以把它推荐给你,因为AB是不多的可以让我“感动”的音响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