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没想到要上HIFI的。因为刚买了罗技的Z5500,接高清机看片,有事没事就逛下论坛,看看人家是怎么配功放和箱子的,也就纯属于已渡者,隔岸观火而已。没想到引火烧身……
Z5500看电影还行了,听音乐感觉太混了,想看看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所以有空就在网上晃悠,看热闹的成分多。偶见一贴询问什么是同轴HIFI,当时就五六个回复吧。其中我记得有个朋友说“作为一个音响爱好者,不知道同轴单元那简直就是屈辱”。于是搜了下同轴音响,就看到了国内的首款同轴音响“歌剧一号”。
当时来到论坛看大家说歌剧一号的音箱素质很好。于是就顺着一路看,不知不觉一个早上把论坛的所有帖子一楼一楼全看了,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论是设计者的产品介绍,还是用户的反馈,从帖子的文字看都觉得特别诚恳,真实。很快就动了入一套歌剧一号的念头。
其实对玩箱子,我是一点概念都没有的。之前只是爱听音乐,喜欢清澈、真实的风格,对低频要求不高,该有的地方有一点就行,偏爱中,高音部分。用创新的SB Live 5.1+音诗派2.1的时候觉得声音已经不错了。偶尔也用创新的movo2播wav,耳机是sony的E888和B&O的A8,这两个也是类似的风格。后来要下载高清影片,笔记本和WD的盒子用得多,台机就基本不用了,隐约也有想弄套HIFI听听的想法,但总是觉得搭配器材,找好卖家麻烦。如果真是定下计划准备上HIFI,我肯定会拿一段时间,做足功课,再订方案。但是看了一上午的帖子,总感觉歌剧一号有种特别的吸引力,单元是我喜欢的风格,超大书架箱,而且论坛各位烧友的个人经验也很有借鉴。而且歌剧一号的价格不贵,就算不行,以后也可以做个主音箱什么的。另外我也不排斥国产设计,觉得只要有技术,真心做东西,还是能做出好东西的。
于是下午在爱妃联系了张工联系,聊了很多,没听过就买箱子真少有了,隔山买牛。但倒不很担心,论坛上用家写的听感每一楼都看了,八九不离十了。本来想直接订了,张工人很好,让我不用急,先自己多了解了解再入手,傍晚出去看《雷神2》,老惦记着箱子的事。回来开电脑继续论坛泡着,继续联系张工。被毒的没辙,就拍下了。
隔了大约一周吧,箱子到了,取了货摆好位置,也开始享受起来,这里就不上图了,老房子,环境不太好。摆位的图不是很好看。
晚上吃过晚饭。忙完事了,终于可以安心的摆弄歌剧一号了。关严门窗,拉上厚窗帘。把松下的DVD机搬过来,接上,蔡琴老歌,嗯,感觉不错。(别让我上听感描述高、中、低频,我文字不行,听过的HIFI系统也少。)用自己独家的烧碟。《人声》第一首是蔡琴的,背景的虫鸣很真切。再换《雨果一》夜深沉,满意了。说真的,我一直不太理解说HIFI的低频有质感,量感足是什么意思。但是听《皇帝位》第一首鼓的时候,感受到歌剧一号对鼓皮和鼓边的不同表现,我理解了。至于量感,我觉得8寸的低音单元也足够了。随后就是再把以前收的,刻的CD拿出来听。一些收的拼盘CD,以前听不知道,现在听根本无法入耳,有些功夫差点的歌手,就更加难听。这些都是以前没听出来过的。越听兴致越高。孟庭苇的《真的假的》这张专辑(尽是些下里巴人的杂碎,登不了大雅之堂,见笑了),我有wav版,MD版和CD版,于是就换音源做了对比。DVD播CD版,已经很好,很耐听,觉得整个表现如果用CD机的话应该还可以再厚一些,特别是歌剧一号的中频部分非常饱满细腻而且定位和结像力特别好。整个声场真实,像我家被重新筑造了新的空间一样,
对歌剧一号的素质和潜力,虽然是刚接触,但是我感觉不错。初玩HIFI,投资不多,给我有了个比较正确的标准和参照,以后可以折腾前端,慢慢玩。即便遇到更好的系统,心里也有个底了。再有搞不定的地方,还有爱妃论坛,张工和这么多烧友做后盾。满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