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始配置音响器材时,许多初入门的音响迷肯定会多跑跑几家音响店,在一段经历过后,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CD机、功放机及音箱这几种类型的器材中,似乎音箱的品种类型要比CD机和功放来的多,而且,不同音箱的听感差别也要比CD机和功放来的大,因此,不少人觉得音箱的配置难度较大。
要理解这种现象,还得先从音箱所本来具有的一些内在特征说起。
在音响器材的类型中,功放和CD机都是属于需要有电源供应的有源器材,而音箱则属于无源器材,是被动地播放由功放提供的声音信号。一个成品音箱中既包括利用电磁原理发声的喇叭,又要借助于像木质等材料构成的箱体才能产生较好的音效,另外还要添加分频器来符合较宽的频率响应要求,所以,音箱制作时涉及的变量很多。
从高保真角度讲,还原度高的音箱在设计和制作时,其难度是很大的。在市场上我们见到的能达到高标准的音箱,其价格可以用“昂贵”来形容,所以,换个角度讲,我们大部分接触到的是“有所妥协”的音箱,其内在原因是音箱设计难度的先天性使然,也因此,某些仅仅了具备独特个性的音箱也会得到一些用家的青睐,有了它的适应面,在市场上也就有了立足之地。
带“妥协”性的音箱的外在特征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有的注重功率的承受力,有的则在还原音场特性方面具备优势;有的在设计是着重对弦乐器的再现;有的更适合现代曲目的播放等等,因此,音箱存在品种繁多、声音听感差别较大的原因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风格各异的音箱很多,使得不少烧友感觉音箱很难选购,其实,对于这一问题,我想不妨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一下,比如说,我们到商场里挑选服装时,要面对目不暇接的品牌、规格、价格和式样,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从容地挑选出适合自己要求的服装,其原因就是我们平时已经日积月累地具备了一些自己的审美观及相关的购买经验。这时候,服装品种的再繁多也不意味着服装难挑。因此,和购买服装是有些类似的,挑选音箱也是以合乎自身的口味标准或经验来购买,只不过评判的标准的建立与完善要花上一些时间,对新手而言,就会感觉挑选音箱要比挑选服装难许多。
要比较充分地了解音箱,需要不断地在技术常识和使用经验两方面相互补充和提高,下文就列举一些音箱的技术指标方面的知识以及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初次接触到音箱之后,可以在箱体的背后看到有一张关于该音箱的若干技术指标的贴纸,上面的指标内容大致有:频率响应、阻抗值、灵敏度和承载功率等,首先要知道的是:由于音箱的购买对象不一定都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技术知识,所以,这些指标的标示方法和内容都显得过于简化,下面来分述它们的含义。
频率响应,它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相频特性,二是幅频特性,大多数情况下标出的是幅频特性,其测试条件是在消声室内在轴向放置话筒,输入给音箱平坦的20Hz—20KHz音频信号,测量其声压输出指标的还原能力。由于音箱系统内的喇叭单元本身对不同的频率会有不同的声压输出,再加上不少音箱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中低发声单元,还存在频响的衔接问题,进而使得音箱还原的频率响应很难是平坦的,在频响范围内会有起伏的响应,另外,在频响的低端和高端会逐步下跌。为了表明音箱在整个频响段内响应的不均匀程度,通常会以分贝数(dB)来标出,如20Hz—20KHz -3 dB说明频响有3分贝的波动误差。如果考虑烧友在听音室内播放时是以两个音箱的立体声方式收听,那么再加上音箱摆位及房间等因素,使得在实际听感上频响曲线的波动通常要大于三个分贝,所以对频响指标参数只能作为少量的参考。(关于系统频响的话题我会另文提及)。
阻抗值,标签纸上的阻抗值通常有8Ω、6Ω、4Ω等几种,须知这是个十分“简陋”的指标。由于音箱是一个电抗性的器件,意味着它对不同的带交变性质的音频信号会呈现不同的阻抗值,如果以曲线图(见附图)来观察的话,就会看到对音频范围内阻抗波动值是很大的,该图中的阻抗从3Ω一直波动到21Ω,然而其标称阻抗却是8Ω,可以看出测试条件是在1KHz。所以,仅从简单的数据形式,用户无从得知在全频带下的阻抗值,也因此,有些用户在推动标明8Ω的音箱时,会感觉推力依然不足,原因中除了功放因素外,也有可能是音箱的阻抗曲线值波动过大引起的。
灵敏度,大部分民用音箱的灵敏度常标出是91dB到87dB,其附加测试条件是1M/1W/1KHz,它是指馈给音箱1W功率,工作频率是1KHz,话筒在1米处得到的声压灵敏度,这时,我们就可以察觉到了,假设保持1W,1米的条件不变,当改变输入频率后,音箱的灵敏度会如何呢?多半,灵敏度会较大的变化,对有的频率,灵敏度会增高,而对有的频率则会降低,其内在原因是这时的灵敏度受制于频响特性和阻抗曲线等因素,所以,在挑选音箱时,对灵敏度的指标无须过于看重,也不要以为91dB的音箱要比87dB的音箱好推,唯有靠实际试听才能辨别在全频响范围内播放的声压响度是否满意,
承载功率,这一指标带有许多不确定性,比如标出的指标是100W,却没有附带测试条件,比如说是在多少频率下,多少失真度下测得,有的虽然标出,却仅写1KHz,又不知全频带下的指标如何,有的音箱标识略微周全一些,比如是30-100W,是指该音箱长时间的承载功率额度是30W,短时间或瞬间的功率承受是100W,而究竟多少时间算“长时间”,多少时间算“瞬间”则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是由于音箱所播放的音乐节目本身就是断续的、起伏变化的,并没有一个恒定值。所以,在挑选音箱时,没必要按图索骥地根据音箱上标出的100W承受功率去购买100W的功放,而通常的经验是功放的输出功率要大于音箱最大承载功率的一半,这样推动音箱时能有较好的控制力,听感上会从容一些。
除了在音箱标贴纸上的这些指标外,事实上还有很多隐含的指标没有被反映出来,下面再列举若干:
失真度,这项在烧友看来是很重要的指标却在许多音箱上没有被标出,其实厂家没有标明是出于许多的“无奈”,或是“另有隐情”。要知道,与其它的器材如CD机和功放相比,音箱的失真度要高一些,有时还会高很多。然而,许多有知名度的音箱制造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失真来使音箱表现出某种音色风格来,比方说,合理地调配失真度的大小、对不同频率的失真的侧重点、偶次失真与奇次失真的比例等等,因此,当你听到某个音箱的听感比较“好听”时,不一定表明该音箱的失真度低,很有可能是有所谓的“音染”,是设计者对失真的“调度有方”而已。还有,音箱的失真还与承载的功率有关,大多数情形下,在过小和过大的输入功率时,其失真度都会偏大。
指向性,表示音箱发声面发出声波的角度,它和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指单个喇叭单元的声波扩散角度,二是多个喇叭单元在音箱面板上排列时,多个喇叭构成的声波扩散角度,第三是当不同的频率输入时,扩散角度的变化。指向性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的是声场方面的空间感和定位感。一般而言,由于小型的书架箱其喇叭单元少、分频器相对简单、体积小较容易得到好的定位感。
最佳听音距离,这项指标很少被提到,也因此常被忽略,它是指两个音箱在发出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声波有一个较好的重叠区,只有在这个区域内聆听,才能得到满意的频响曲线、定位特性等听感。以前介绍过的人与两个音箱构成等边三角形的听音区域还是不够全面,实际操作时,还要根据音箱的大小和结构来确定,通常,对小型书架箱,可以在较近的距离内比方是2米左右会得到好的音效,而对于落地箱,多数要求有较远的距离,有的音箱要听者在4米以外才能得到满意的听感。
一致性,是指欣赏立体声时的两个音箱在各项指标方面的一致程度,这倒是项十分苛刻的指标,一般而言,技术实力较强及推广上较为周全的制造厂会以标号及左右来表示音箱的一致性良好并配套销售。当然,符合这种一致性要求的品牌音箱的价格当然是很贵的。在此只是提醒购买时要留意一下音箱的配对程度。
除此以外,音箱还有一些结构方面的规格尚须了解,比如,牵涉到低频还原性能的密闭箱结构和带回音孔的倒相式结构,密闭箱在低频段的下降比较自然,唯低频段灵敏度偏低,而倒相式音箱在低频段的设计思路可以因人而异地加强或减弱,另外,回音孔还有放置在前方和后方的区别,可以留待使用者根据自身喜好或房间结构来选择。
在音箱与功放的连接方式上,还有使用一付音箱线的单线双头和两付音箱线的双线分音两种,双线分音结构的原理是避免单线方式时在导线上同时流过高频和低频信号,对改善音质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系统的价位或性能一般的并且实践经验不多的初烧友,在初次上手时不必强求玩双线分音。
大致了解了音箱表面的或隐含的技术指标后,我们便知道它涉到好多方方面面,而且许多指标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更何况比功放和CD 机而言,又多了个房间的因素。而烧友在音箱的购买或使用时,就存在个如何去善待的问题。其主要含义是如何去扬长避短。比如,有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的小型书架音箱,往往具备良好的音场定位特性,但它的功率承受能力不一定很大,在听音时就不适合用大动态范围的音源,而应该尝试用定位感良好的碟片来收听;而有些音箱,以保真度高而出名,但在低频能量方面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它的强项,有些使用者便想用低频能量充沛的功放来搭配,总希望能将低频“逼”出来,而事实上这种音箱的设计者自有他的设计道理,或许他的设计理念是注重低频的“质”而非低频的“量”;还有些音箱,很适合播放现代流行曲,听感上很爽快,功率的承受能力也较大,这类音箱可能不太适宜播放弦乐类等细腻音源,也很难得到良好的定位感,这时,想要得到满意的声场定位,无论怎样摆位调试或更换功放也无济于事。
当知道了音响内在外部的特点后,我们应该学会以善待的眼光,宽容的心态来对待音箱的优势或短处,也会知道,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可以得到也只能得到符合自己特有的听音要求的音箱,同样道理,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苛求音箱要有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无疑是在束缚自己,也增加的器材配置的难度。有些资深的烧友,会采用配置两套不同风格的音箱,来满足自身多样化的听音需求,从投资费用讲,这要比购置一套具备全面性能的音箱会低很多,这种方法,看似“无奈”,却很实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