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HIFI(爱菲)音响网

快捷导航
查看: 11389|回复: 0

[山西] 从选箱到入手——我的HIFI实战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1123

主题

1955

帖子

47万

积分

副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04-15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音响的认识,源于小时候大爷家的一台留声机,尽管品牌不记得了,但那个把唱针放到薄薄的唱片上就能发出声音却给我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没事跟着哼唱,倒也逍遥。那时候我并不懂音响为何物,只是觉得好听,但那种感觉至今也影响着我。

    长大以后,渐渐开始自己听音乐,随身听、MP3、耳机换了无数,音质也提升了不少,但是总觉得还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后来偶然了解到HIFI这个词,结识了从来未曾接触过的HIFI音响。

1.jpg
漫长求知路,系统初建成

      在各大音响网站、论坛泡着的期间,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发烧经验,看大家的发烧经历和器材搭配的经验收获颇丰,在我组建器材过程中,朋友推荐的歌剧一号同轴箱让我尘封的心为之颤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啊,这就是我想要寻找的那种类型的音箱,古典的箱体外形,看着沉着稳重大方,经典同轴技术更是好音质的象征,大大的单元,多分频的设计这样的产品在现在大众脸的音响产品中太少见了!不过我并没有轻易的就下手,而是继续深入研究这套音箱。



     一般书架音箱尺寸相当于杂志大小,容积在9升左右,放在书架上的小型扬声器系统。小型音箱特别适宜在小居室作近距离聆听,播放一些动态不大的人声和流行。但小书架的低频表现,与大型音箱是有差距的,像歌剧一号这样的大型书架,低频非常的结实宽厚,但又能兼具书架箱细节出色,声音质感好的特点,这样的箱子既有蓬勃的气势,又有出色的细节控制,这样还原出的现场感也更好,在效果上我是比较满意的。某日看到一篇关于歌剧一号双线分音的帖子,独特的玩法让我虎躯为之一震,用两台功放分别推音箱的高音和低音,这样更能充分的发挥出高低音单元的特性,音质效果更出色。特别咨询了一下爱HIFI的工程师,这个歌剧一号玩双线分音的人还挺多,建议我搭配两台BT-AUDIO M10双表头功放,这个功放解析力和速度感都很好,性价比很高。最后决定就入这套器材了。


窥一发而知全貌,歌剧一号介绍

     没过几天就收到货了,物流还是很快的,开箱把歌剧一号给拿出来可费了好大一会功夫,箱体太沉了,没有抠的地方,怎么办?倒出来不就可以了,看到音箱我心里踏实了,外观的贴皮很精细,整个箱体非常的重,据官方介绍歌剧一号这个箱体采用三维宫格隔离式箱体技术,重放大动态效果时有效的抑制共振,消除箱体自身震动产生的音染,会得到更加清晰的音质。



在看看喇叭单元,歌剧一号选取很讲究,同轴单元主要负责中高频和中低频的声音,而在高频和低频非常实用了一枚25mm的钛金属振膜球顶高单元和一枚装在独立箱体的200mm聚乙烯低音单元,这样更好的弥补同轴单元高频眼神不够和低频下潜不足的问题,声音就统一协调多了。

        

这个低音单元采用双磁路低频扬声器系统,旋转对称的振动组件和大功率50mm铝骨架,双层矩形截面导线绕制,软引线呈180度对称引出,加大了单元功率承受能力,与一般低频弱,动态小的,歌剧一号其浑厚的低频和宽阔的动态,让我一看就知道,歌剧一号的声音不俗。



双功放驱动,我的系统搭配组合

    我的音源是BT-AUDIO d1 CD机,具有两路音频输出,分别链接到两台M10的功放上,在将音箱接线端的连接片拿下来,分别链接到高音和低音的接线柱上。这里需要两组音频线和两组喇叭线,我是为了省事直接就买了两对眼镜蛇Q2和Q3线,我觉得还是使用同品牌的线会更好一些,我也看到论坛里面有用胆机推高音,石机推低音的玩法,这种我觉得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看自己的喜好吧。



我的系统音效测试

全部连接好之后,迫不及待的想体验一下双线分音的效果。下面重头戏来啦,歌剧一号的听感效果!!

         


      先放了一首席琳迪翁的爱的力量,席琳迪翁的嗓音迷人,很有力量感,带有些微沙哑和厚度,在双M10功放的驱动下,歌剧一号的表现非常的从容,声音干净,声底宽厚清晰度优异,听得轻松自然。与此同时三频分布均衡,低频宽松、厚实,量感足,有弹性,不发紧,能表现低频的纹理与质感,不仅仅是烘托一个“味道”。且低频足够稳定,在大动态、大场面也能压得住阵脚,不会飘、不会乱;中频饱满、略温暖,但不会有明显染色;高频延伸良好、泛音丰富,铸就了各种乐器、人声清晰的质感;在去得尽的同时又收得住,不发毛不发刺,声音通透,稍稍开大音量也不觉得有压迫感。个人感觉双功放则更能将歌剧一号声音细节多的特点展现出来。



      换了个猛点曲风的,由英国巴洛克乐团演绎的《四季》,第一乐章的开篇,弦乐群强奏,歌剧一号配上双M10功放,更好的应付了大场面,良好重绎大提琴群与倍大提琴群拉弦的纹理与琴箱共鸣,声音干净、背景漆黑,对于声音的音像不会夸张,凝聚度相当好,如果是单一的功放来推,恐怕很难展现出这种大场面下的节奏,低频更容易糊,音场混乱,但就双M10功放演绎,则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歌剧一号最擅长表现的还是歌剧,特别拿了一张歌剧《茶花女》,来测试我这个系统,前奏曲一想起来,歌剧一号的一寸高音和同轴高音单元的共同演绎下,高频段细弦拨来清亮通透,细节质感非常的好,配合单独的M10功放驱动,显得高频清脆,延伸又好。而低音部分则是箱体大小和低音单元的能力体现了,稳定富有弹性感,大提琴低音部分收的很快,不拖沓,厚度感非常明显。整体来说在双功放的驱动下,歌剧一号不但在这些细节上都表现得很清楚,对于声音前后的音场和主副展现上,整体都营造得非常优异。




    而后又听了几首比较熟悉的曲子,听着都很舒服,整体来说我这套系统的优点在于三频更清晰了,连接自然,音场定位清晰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听音乐是非常有代入感的,更有乐团现场演奏的意思,不过有些地方感觉齿音多了一些,高频部分有些薄,是不是把这双M10功放在升一个档次,会有更好的表现呢?也许吧,但就现在而言,已经够用了,暂时折腾到这里了。都说发烧是无底洞,一山还有一山高。享受在当下就好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5-2018 lovehi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天津梦幻之声音响技术有限公司 许可证:津B2-20080131 ·  公安:1201130212011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音响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